“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行走井冈山后,脑海中时常闪现着这么一句话:“井冈归来不看竹”。不知道还有哪儿的竹子,像井冈山的这样,能够深深地扎进你的灵魂里。
行在盘山公路上,放眼望去,无处不见竹子的身影。它们似乎铁了心要顶格占领这块根据地,层层叠叠、密密麻麻、郁郁葱葱,从山脚到山腰,再递升至山顶,牢牢地攥紧了生命的主动权。像这样在群山间肆意生长的,该是毛竹了,这种竹子在南方亦随处可见,但远不如这里的来得密集和汹涌,像波涛一样,在崇山峻岭间翻滚、盘旋。
在通往杜鹃山的索道上,又一次见识了井冈山毛竹的澎湃气势。从空中俯瞰群山,巍巍五百里,山巅岗峦、陡崖石隙,皆是丛丛的翠竹,一棵棵昂扬地向着天空,挺得笔直。当风从山间掠过,无数的竹子一齐向着某个方向婀娜着身姿,恰似一场气势恢宏、场面巨大的舞蹈。那是一种堪与海洋媲美的浩瀚,满山遍野的竹林,在云遮雾盖之下,无论你往前还是往后,往左还是往右,不知何时才能望到一个尽头。它们见缝插针,岩石也好,陡壁也罢,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毛竹生长的足迹,只将生命的肆意展现得淋漓尽致。忽然想起“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如若不上一番井冈山,如若不真正见识一下井冈山的竹,估计不能理解其中的意蕴。
认识井冈山的竹,绕不过那一段红色的历史。革命战争年代,红军战士用井冈山的竹子搭帐篷、做梭镖、制扁担、做吹火筒……可谓将竹子的功用发挥到了极致。更可记载于史的是,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红军还用它摆过“三十里竹钉阵”,退敌神勇,胜过枪弹。天时地利人和,大智慧与大勇猛俱在,焉有不胜之理?
进入井冈山的百竹园,不得不惊叹自己的孤陋寡闻。吃过竹笋,使过竹器具,但真正能认得的却只有毛竹一种,殊不知光是一个占地200亩的百竹园,便依序生长有120余种竹子。对于井冈山的竹,除了感叹,还是感叹。
山风习习,偶闻鸟鸣,真是一个幽雅的好去处。无怪乎从古至今,爱竹咏竹的名人雅士层出不穷。在竹林里度过幽静时光,粘蝉、爬树,看细碎的阳光自竹叶的缝隙里洒下来,雅致情怀自是不懂,只觉得一种本能的喜欢,自心底里萌生出来。初学国画的时候,最喜欢画的便是竹了,也许和“不可居无竹”的淫浸不无关系。然画的竹是无论如何也比不得井冈山的竹的。小小的一方竹林亦能挑动许多的欢喜,何况这蓬蓬勃勃、苍苍翠翠、叠叠茂茂的巨大竹园。
石径悠长地隐藏在竹丛之中,一路向前,又见到诸多种类的竹子,有实心的、空心的,匍匐于地的、直逼天空的,弯的、直的,绿的、黄的、红边的……各种闻所未闻的竹依次呈现眼前,令人不禁要感慨世间物种的繁杂,猜不够,看不完,品不足。走走停停,歇歇看看,想一直徜徉在这竹的海洋里,一直呼吸这一山幽幽的清香。山间的野果子不时撞入眼帘,溪边的竹邦子偶尔砰然作响,显得趣味盎然。
在天街闲逛,许多竹子制成的手工艺品,小玩意儿、挂饰不一而足,还有笋干、竹荪等各色干货,成为井冈山的主打特产。井冈山还有专门加工竹子的公司,在那儿,竹子被加工成凉席、竹床、竹椅、竹帘、竹地板等各色实用商品,为井冈山人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战争年代,竹子是井冈山的宝,和平时期,竹子依然是井冈山人的宝。竹子,真正成井冈山之魂了。(作者:米广弘,文化学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