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界英才王永志,男,汉族,中共党员,少将军衔,国家级英才人物;1932年11月出生,1994年4月入伍,辽宁昌图人,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荣获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5年被中央军委授予“载人航天功勋科学家”荣誉称号,2010年获得小行星命名,2014年被太空探索者协会授予水晶头盔奖。
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考入清华大学航空系(后因院系调整并入北航) ,1961年毕业于莫斯科航空学院导弹设计专业,1992年当选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1994年5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2004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0年5月4日国际永久编号第46669号小行星命名为“王永志星”。2017年6月12日,入选“八一勋章” 首批候选人名单。2019年9月,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
王永志长期致力于中国战略导弹和运载火箭的总体设计与研制工作,参加和主持了6个导弹型号、2个运载火箭型号和“神舟”系列飞船的设计研制工作。
科研综述
“两弹一星”工程重要技术骨干,为中国第一代战略导弹增大射程、提高实用性能,解决了大量技术问题。作为总设计师或总指挥,主持研制了中国第二代液体远程战略导弹、固体远程战略导弹和地地战术导弹、长征三号甲和长征二号E捆绑式运载火箭,为制定导弹火箭长远发展途径、实现技术更新换代和运载能力重大突破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载人航天开创者之一和学术技术带头人,从1987年参加工程必要性和发展途径论证至今,一直奋战在载人航天领域,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在重大问题决策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特别是在担任总设计师的14年间(1992-2006),主持了工程设计、研制、4次无人飞行试验和神舟五号、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技术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飞天的历史性突破作出了重大贡献。
20世纪60年代末,王永志参加了洲际导弹的研制工作,主持该型号总体设计室的工作,王永志参加了总体参数的确定、性能的分析计算、箭上各分系统的技术协调和参数的匹配,并拟制地面试验和飞行试验方案。加速洲际导弹研制进程的需要,首飞基本成功后,又主持提出了十项修改设计方案,这些方案的正确性在以后的试验中均得到了验证。此外他还协助总设计师制定出以现有导弹为原型改造成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的技术方案并参与主持研制工作,使中国按时实现了发射返回式卫星的任务。
20世纪70年代后期,中国开始研制第二代战略导弹。王永志担任了中国新一代战略导弹的总设计师,主持制定了体现技术更新换代要求的总体技术方案。采在研制方法上,也有许多创新:确立了基本型、系列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在标准化、系列化上下功夫,在深入、系统地总结第一代导弹研制经验的基础上,亲自撰写了《设计守则》,下发至每个工程组。提出并组织制定了《电子元器件选用手册》、《质量控制与标准化管理要求》和《可靠性指标分配与评定方法》等产品质量控制措施,以规范该型号的研制工作,攻克了许多关键技术,完成了该型号初样阶段的工作,经地面试验考核达到了设计要求。
20世纪80年代,王永志是第二代战略火箭研制的主要技术带头人,在新型液体远程和固体远程两种战略火箭以及地地战术火箭的研制中,为实现火箭技术更新换代做出了重要贡献。20世纪80年代,他主持完成了长征二号E大推力捆绑火箭研制任务。研制时间仅为18个月,首次发射取得成功,使中国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一举由2.5吨提高到9.2吨,实现了火箭技术的巨大突破。
科研成果
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1985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1997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两项。
1999年,获解放军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
2014年9月15日,获太空探索者协会授予水晶头盔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