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繁体中文|联系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社会纵横 - 社会热点
终结中小学“手机拉锯战”,仍有盲区待填补
发布时间:2021.02.03    新闻来源:红网 洪凯雯   浏览次数:

  就中小学生携带手机进校问题,学生和师长历经多年“拉锯战”,近日教育部终于一锤定音。2月1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带手机入校,确有需求可书面提出申请;校方统一保管手机,通过其他途径解决学生通话需求;校方不得使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用手机完成作业。

  《通知》在中小学生手机管理问题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既明确了禁止校内使用手机的态度,又没有粗暴地“一刀切”,同时为学生的通话需求提供了公用电话、班主任沟通热线等替代解决方案,更有助于师生告别多余的作业群、打卡软件,回归传统教学方式。但它未必能完美根治校园手机问题,当其具体落实到学校层面时,仍有盲区亟待填补。

  首先,对于“确有需求”的范畴,教育部应当规定具体情形,校方依据规定进行审批。“确有需求”属于主观描述,由于各方立场不同,学生、家长、教师和校领导对“需求”的定义不尽相同,若教育部层面对此没有统一、详尽的规定,可能出现同类学校不同要求、校方执行“层层加码”等问题,产生家校、师生矛盾。考虑到小学和中学学生的心智水平不同、走读学校和寄宿学校学生回家的频率不同等等,教育部也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性质不同的学校“量体裁衣”制定手机管理方案。

  其次,对于“统一保管”,教育部除了要求学校明确统一保管的场所、装置、方式、责任人之外,更要明确校方和教师执行这一规定的限度,以及如何对待违规携带手机的学生。学生时代,老师没收手机、代为保管并非新鲜事,但由于部分学校对老师个人行为缺乏约束,此举衍生出了太多不必要的暴力冲突。例如,淮安市某中学一名班主任要求学生交出手机被拒,遂掌掴学生并摔碎手机;云南蒙自鸣鹫镇中学三名学生被老师勒令自行摔手机;也有不少网友称,遇过老师在“保管”学生手机期间私自查看其照片和聊天记录、删除游戏账号等。学生上课时固然不应使用手机,但《教师法》并未规定教师有权因此体罚学生或扣押、损毁、查看学生的手机。对于教师如何规范地收缴并保管学生的手机,以及超出合理限度时的处理方式,教育部仍需作出具体规定。

  最后,由于新媒体时代智能终端的普及,中小学使用学习软件和群聊已成常态,线上布置、完成作业转至线下无法一蹴而就,教育部应为学校留出回归传统教学的过渡期,并规定逾期未执行的处分方式。另外,笔者认为,技术的进步对教学有一定益处,完全禁止师生使用手机处理作业可能会给教学带来不便,如部分学习资料原本可以通过群聊共享并随时查看,此后却需要教师或学生打印出厚厚一沓。尽管,提起手机在教学中扮演的角色,人们往往联想到“家长怒而退出家长群”等负面新闻,网络上也随处可见家长、学生、教师吐槽学习软件和群聊带来的压力,但技术本身无罪,错误的是使用技术的方式。因此,教育部应当允许校方合理使用手机辅助教学,需要严加限制的则是“手机主导教学”、给师生增负的现象。

  《通知》固然令人眼前一亮,但倘若缺乏具体情形规定和处分措施,“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只能止步于一纸空文。期待教育部能尽快出台更多配套、补充政策,让中小学持续多年的“手机拉锯战”落下帷幕。




英才数据管理中心投稿邮箱:yingcaigov@163.com  

投稿须知:

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投稿即默认授权发表,题材不限。要求300字以上,以WORD附件形式发至投稿邮箱,并附上作者简介及照片,文责自负,作者观点与本网无关。

本网站部分转载作品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将精华传递给广大读者,如有侵权,敬请作者持相关作品原创证明联系本网,我们将及时做删除处理。

本中心已开通:微信公众号、百家号、今日头条、网易号、一点资讯等媒体平台。所投稿件由本站编辑部统一发布。

编辑部:029--83648208    15619060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