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英才网:据《黑龙江日报》10月6日报道:近日,记者从省委编办获悉,我省已如期高质量完成了改革任务。一年来,全省共精简事业单位2735个,收回事业编制8.3万余名。通过改革,全省事业单位布局进一步优化,职能进一步重塑,活力进一步增强,公益服务质量和水平显著提升。
2020年4月,中央批准黑龙江省为全国深化事业单位改革5个全域试点省之一。一年多来,在省委领导下,省委编办牵头抓总,组建工作专班,定期调度推进,及时跟踪指导,会同有关单位制定了全省改革方案及系列配套文件,形成“1+28”政策体系,为改革提供全方位精准支撑。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国资委、省市场监管局、省医保局等单位,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完善政策,加强指导,共同研究解决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报道称,一年来,全省共精简事业单位2735个,收回事业编制8.3万余名。其中,中省直精简事业单位902个、占比62.7%,收回编制1.3万余名、占比10%,精简内设机构1694个、占比19.3%,精简领导职数1159名、占比4.9%;市县精简事业单位1833个、占比8.8%,收回编制7万余名、占比8.5%,精简内设机构3193个、占比9.2%,精简领导职数3118名、占比6.9%。
改革不能一刀切,重点领域发展用编需求要得到充分保障。一年多时间里,黑龙江省委编办收回了8.3万余名事业编制。对市县事业编制实行总量管理,重新核定市县编制总量82万名,市县区收回事业编制7万名。但新区、自贸区以及边境地区等重点区域编制得到了全面保障。
黑龙江省委编办还注重强基层、保基本、补短板,重点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基础科研、公共文化等领域的发展需求。优化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资源配置,结合实际重新核定了全省中小学教师编制;合理配置公立综合医院数量和规模,大力推进面向基层、偏远和欠发达地区的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发挥机构编制基础性作用,助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及性。
报道指出,黑龙江省委编办坚持以建章立制为根本,探索建立政事权限清单,理顺政事、管办关系,推动行政主管部门和所属事业单位各自归位,厘清职责边界,克服越位、缺位、错位现象。落实机构职能编制规定,明晰功能定位,发挥“三定”规定对明确单位职能、规范权力运行的重要作用。
据了解,2020年4月,中央印发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随即,黑龙江、内蒙古、山东等多地开展试点改革。
去年10月,黑龙江全省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动员部署大会在哈尔滨召开,省委书记张庆伟强调,要充分认识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改革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敢于啃硬骨头、打攻坚战,精心谋划、统筹安排、全力推进。要把握总体要求,全面落实改革试点目标任务。着力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健全党的领导体制机制,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着力优化事业单位机构功能,推进优化重组,科学配置机构编制资源,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
今年4月,据新华网报道,截至3月31日,内蒙古自治区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按照时限要求已基本完成。改革后,内蒙古自治区本级精简收回3000余名事业编制,保障了民生、安全、生态、科教文卫等重点领域和关键部位的1000余名编制。近5000名编制充实到社会公益服务领域,人才专项编制增至600名。置换调整事业单位占用的政法专项编制,使资源结构更加合理,配置更加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