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繁体中文|联系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资讯 - 英才锐评
德组阁前景扑朔迷离,对华政策或将进入“摇摆期”
发布时间:2021.10.08    新闻来源:中国网   浏览次数:

  随着德国大选落下帷幕,最终统计结果也不出预料,社民党赢得了25.7%的选票,位列第一,默克尔所在的基民盟落后社民党1.6个百分点,位居第二。与2017年选举数据相比,基民盟失去了四分之一以上的支持,即大约650万选民。

  组阁前景扑朔迷离

  选举结果揭晓后,德国接下来将面临艰难的组阁谈判,究竟谁能担任德国总理尚需观察。由于社民党在选举期间多次表示不愿再跟联盟党联合组阁,两党“大联合”政府的执政思路不会是最优选项,德国将尝试组建三党联合执政政府。由于没有超级大党产生,社民党与联盟党作为票选结果的前两名,均可参与到组阁的竞争当中。德国选择党作为极端右翼党不可能成为组阁的对象,左翼党尽管获得议会议席,但组阁也基本无望。由此可以确定,绿党与自由民主党将是社民党和联盟党组建联合政府的热门政党,拉舍特与肖尔茨也纷纷向两党投出橄榄枝。

  自民党领导人林德纳表示,在未与绿党商议之前,不会与拉舍特或者肖尔茨交谈。绿党则更倾向于选择社民党进行合作,但也未排除与联盟党组阁的可能性。由于拉舍特输掉了大选,加之其不够成熟的政治表现,拉舍特并不被看好,联盟党内部也出现反对拉舍特的力量,要求他在大选后辞职。因此,“红绿灯”组合(社民党+绿党+自民党)比“牙买加”(联盟党+绿党+自民党)组合的可能性更大。但最终结果如何,一方面需等待绿党与自民党之间协商的结果,一方面也取决于肖尔茨、拉舍特与两党之间的谈判。这一过程需要持续至少数月的时间。

  德对华政策进入“摇摆期”

  由于新政府组阁耗时较长,德新政府将如何处理对华事务变得不确定。20世纪以来,德对华一贯主张“以商促变”策略,希望通过将中国纳入西方秩序,最终改造中国。2005年默克尔成为德国总理后,曾试图改变该路线,通过强化价值观议题对中国施压,由此导致中德暂停对话。受此影响,默克尔最终调整了对华政策,继续沿用“以商促变”的传统路线,注重中德经贸交流,淡化意识形态差异。

  受美国因素、德国民意和舆论等多重因素影响,德国和欧洲对华认知近年来出现变化,德国对中国的经济和科技实力、体制优势疑虑加大,在外资进入、政府采购等领域变得更加保守,对华政策逐渐以价值观为主导,人权、台湾、新疆等议题从幕后发展到前台,变得公开化,双方开始出现对立,甚至对峙和对抗。

  这些负面因素在今年德国大选中都得到体现。联盟党和社民党对华交往经验丰富,主张延续“默克尔路线”,推动中德、中欧务实合作,但绿党与自民党对华立场较为强硬,在涉港、涉疆等价值观议题上对中国指责不断,拒绝同意签署《中欧投资协定》,甚至支持台湾有效参与国际事务。在三党联合执政背景下,德国政治变得碎片化,可能产生弱势政府,无论是肖尔茨还是拉舍特,在对华决策过程中都会受到更多牵制,这将使中德关系进入“摇摆期”,进而影响中欧关系走向。

  即使是默克尔也无法完全摆脱这些负面因素干扰,新总理将面临更加复杂局面。可以预见,新政府在对华政策上将面临巨大挑战。德新政府将如何调整对华经贸关系,将如何增加欧洲范围内对华政策协调力度,都是值得观察的重点。由于绿党与自民党均拒绝同意通过《中欧投资协定》,该协定未来走向的不确定性增加,不排除新政府将利用人权议题对中国进行试探。

  但我们在担忧中德关系恶化的同时,也要保持谨慎的乐观。50年来,德对华政策始终在价值观差异和利益观务实之间徘徊,历届新政府都以价值观议题开启对华新政策,但最终都会选择双方均受益的经济议题进行合作,中德目前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贸关系。因此,有理由期待,在短暂震荡和摇摆之后,新政府对华政策将趋于稳定,中德、中欧关系也将行稳致远。




英才数据管理中心投稿邮箱:yingcaigov@163.com  

投稿须知:

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投稿即默认授权发表,题材不限。要求300字以上,以WORD附件形式发至投稿邮箱,并附上作者简介及照片,文责自负,作者观点与本网无关。

本网站部分转载作品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将精华传递给广大读者,如有侵权,敬请作者持相关作品原创证明联系本网,我们将及时做删除处理。

本中心已开通:微信公众号、百家号、今日头条、网易号、一点资讯等媒体平台。所投稿件由本站编辑部统一发布。

编辑部:029--83648208    15619060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