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大学新闻网消息,12月14日,北京大学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北京大学党委原书记王学珍同志,因病于2021年12月13日21时1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定于2021年12月17日(星期五)上午8时30分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王学珍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王学珍(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生平简介显示,王学珍于1926年出生在浙江龙游县,1947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法律系,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起在北大工作,从事党务、教务等各项工作,1984至1990年任北京大学党委书记。离休后长期从事北京大学校史研究工作。曾任中共第十二届、第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王学珍曾在《踏入北大门,走上革命路——回忆我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岁月》一文中回忆,“高中毕业了,我面临大学的选择。当时学校单独招生,没有统一考试,我报考了四个学校——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和复旦大学。至于专业,我报的是法律。原因很简单,我觉得学法律好找工作。国民党统治很腐败,我没什么背景,毕业以后不好找工作,学法律可以做律师,是自由职业,收入和社会地位也不错。考完之后,浙江大学先发榜,我被录取了,就到浙大去读书了。不到一个月,其它三个学校都发榜了,我都被录取了。我还是想去北大读书。家里不赞成,我中学的老师也不赞成,他们觉得浙江大学也是好大学,而且毕竟在本省,离家近,那时候北方正打内战,交通也不方便,他们不放心我一个人去北京。但是我觉得北京大学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是进步学生运动领头的。何况北大的校长又是我敬仰的胡适先生,所以我坚决要到北大读书。家里人也就随我了。”
王学珍回忆,“1949年5月4日,成立了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那时候北大没有校长,只有校务委员会。校务委员会常委会的主席是汤用彤先生,委员会里的人有两个讲师、助教的代表,还有两个学生代表,是我和许世华。”
“1950年3月,学生会改选了,我不在学生会工作了,组织上让我‘脱产’(不再继续上学读书了),专职做党务工作。于是我结束了求学生涯。1951年我担任了北大党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开始时我在北大工作,但编制不属于北大,属于北京市委组织部。1952年院系调整,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一部分合并到北大。江隆基同志调到北大当副校长,后来兼任党委书记。当时北大的教务长有三位老师——周培源、严仁赓和侯仁之。他们三人都是党外人士,江隆基同志想找个党员协助他们,就把我从党委调到教务处当主任秘书。从此,我从党务工作转向教务工作,一直到1984年又去做党务工作,任北大党委书记。”
王学珍说,“回顾新中国成立前后这段历史,我们深深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和全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才取得的成果,这条道路来之不易,我们要倍加珍惜,并继续沿着这条道路奋发前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作为过来人,我希望同学们珍视这条道路,坚定‘四个自信’,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成为可靠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据北京大学新闻网今年12月3日报道,《北京大学志》近日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校志主编为王学珍。该校志从1898年北大(京师大学堂)创立记起,截至1997年12月百年校庆前夕,可谓“百年校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