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繁体中文|联系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资讯 - 英才锐评
不妨对表情包文化多些包容与关心
发布时间:2021.12.15    新闻来源:东方网   浏览次数:

  近日,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面向全国4351名大学生展开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7.41%受访大学生经常使用表情包,10.25%有时使用,1.79%很少使用,仅有0.55%受访者完全不使用表情包。近六成受访大学生表示自己不能脱离表情包:“没有表情包的聊天失去了灵魂。”(12月13日中国青年报)

  表情包是互联网时代催生的社交语言,特别是对泛Z世代青年来说,作为互联网原住民,表情包已经成为他们网络社交离不开的一种“副语言”。面对网络上不同的社交对象,发个具有“弹性”意义的表情包,可以让对方在实时语境中根据自己的需求去理解,避免带来的尴尬。同时,由于表情包自带娱乐功能,还可以起到相应的解压作用。

  至于有人认为表情包会毁了语言的纯洁性,大可不必担心。就像收入网络流行语的“yyds”“绝绝子”一样,表情包也是特定时期的产物。这些表情包作为一种短暂的语言漂流物,并不影响社会语言使用的“基本盘”。我们主要看的,是这些表情包背后表达的社会情绪。

  至于有人认为过度使用表情包容易导致信息沟通不顺,缺乏深度交流,产生一种对方在敷衍自己的感觉,甚至传播负面情绪集聚等问题,这同样不必担心。要相信青年人的能力,他们能够分清社交对象适合什么样的交流,即使是有时候产生误解,完全可以弥补。青年有一些负面情绪,也是社会转型期必然产生的现象,折射出社会沟通交流的不畅,公共服务还有短板,不能将之简单认定为低俗、病态、非理性的话语表达。

  当然,使用表情包同样不能任性。像2017年的“表情包事件”,讲述“慰安妇”老人生存现状的纪录片《二十二》中老人们的截图被人制作成“表情包”在网络上出现,引发集体愤怒,这就踩踏了法律和伦理红线。这需要青年人之间在使用表情包交流时相互提醒,平台加强这方面的审核管理。

  或许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在包容表情包现象的同时,如何从表情包的使用看到青年人的情绪流向,帮助他们弥补工作生活上的一些缺失。比如,一些青年用“社恐”来保护自己,过度使用表情包其实是对内心脆弱的保护。青年人要在这个社会面对形形色色的面具,过分逃避,反而有时候会失去某个宝贵的机会。对这样的青年,社会要引导他们从过度的“自我关注”中走出来,让他们去线下认识社会的真实表情,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进一步说,我们要加强“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研究他们的职业观、婚恋观、消费观,把握他们的所需所想。不断细化完善为青年服务的每个细节,从人才进城到人才住房、就医、孩子上学等问题上予以最大的支持,从而打通服务青年的最后一公里。




英才数据管理中心投稿邮箱:yingcaigov@163.com  

投稿须知:

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投稿即默认授权发表,题材不限。要求300字以上,以WORD附件形式发至投稿邮箱,并附上作者简介及照片,文责自负,作者观点与本网无关。

本网站部分转载作品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将精华传递给广大读者,如有侵权,敬请作者持相关作品原创证明联系本网,我们将及时做删除处理。

本中心已开通:微信公众号、百家号、今日头条、网易号、一点资讯等媒体平台。所投稿件由本站编辑部统一发布。

编辑部:029--83648208    15619060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