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繁体中文|联系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英才人物 - 科技英才
科技英才:"中国巨型计算机之父"--金怡濂
发布时间:2020.08.21    新闻来源:中国英才网   浏览次数:


      【中国英才网】科技英才:中国巨型计算机之父--金怡濂(1929.9.5-),江苏常州人,中国高性能计算机领域著名专家,中国巨型计算机事业开拓者,"神威"超级计算机总设计师,有"中国巨型计算机之父"美誉。

       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1956-1958年在原苏联科学院精密机械与计算机技术研究所进修电子计算机技术;2002年第三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唯一获奖者, 荣获200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0年5月国际永久编号"100434"这颗小行星以金怡濂的名字命名。

       金怡濂作为运控部分负责人之一,参加了中国第一台通用大型电子计算机的研制,此后长期致力于电子计算机体系结构、高速信号传输技术、计算机组装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先后主持研制成功多种当时居国内领先地位的大型计算机系统。在此期间,他提出具体设计方案,作出很多关键性决策,解决了许多复杂的理论问题和技术难题,对中国计算机事业尤其是并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贡献卓著。

  主要简历: 

     1929年(民国十八年)9月5日,金怡濂出生于天津。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金怡濂进入天津耀华小学。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毕业于耀华中学。 同年秋,金怡濂考取了清华大学电机系,和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是同届同班同学。一年级时住8人一间的大宿舍,晚上没法自习,每天晚饭后就早早去图书馆,或者是在晚上可以不熄灯的大餐厅占个位子,自习到寒宵夜重时。

     1951年,刚毕业的金怡濂和系里其他5名同学被分配到部队。

     1956年,周总理亲自领导制定中国《科学技术发展12年远景规划》,其中,"计算技术"成为重点发展的学科,根据远景规划,中国政府迅速选派了一个有20人组成的进修队赴苏联学习计算机。27岁的金怡濂非常幸运地成为其中一员。

     1956-958年,在苏联科学院精密机械与计算技术研究所进修电子计算机技术。

     1958年,回国后的金怡濂参加了中国第一台大型电子计算机-104机的研制。此后金怡濂没有离开过计算机研制领域,迄今已逾50余载。即使单位从北京迁到大西南的山沟里,且这一去就是整整20年。

     1963年,随着全国性的"三线"建设热潮,金怡濂所在的研究所秘密迁往大西南。在这个相对封闭的恬静山谷,金怡濂和同事们的主要精力是满足大型计算机的迫切需求,同时腾出一定力量,着手第二代机型:大型晶体管计算机的研制。

     1992年,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金怡濂出任主任。金怡濂把目标瞄向千亿次。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1994-2000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主席团成员和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主任。

     2001年,金怡濂领导设计的"神威II"巨型计算机运行速度达到13.1万亿次,无论从峰值速度,还是持续速度,均超过了当时世界上性能最高的计算机。

     2003年2月28日,第三届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胡锦涛总书记亲自主持。金怡濂院士是本届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唯一获奖者,江泽民主席向金怡濂颁发了获奖证书和500万元的奖金。




英才数据管理中心投稿邮箱:yingcaigov@163.com  

投稿须知:

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投稿即默认授权发表,题材不限。要求300字以上,以WORD附件形式发至投稿邮箱,并附上作者简介及照片,文责自负,作者观点与本网无关。

本网站部分转载作品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将精华传递给广大读者,如有侵权,敬请作者持相关作品原创证明联系本网,我们将及时做删除处理。

本中心已开通:微信公众号、百家号、今日头条、网易号、一点资讯等媒体平台。所投稿件由本站编辑部统一发布。

编辑部:029--83648208    15619060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