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挂牌督战的全省深度贫困县之一,贵州从江县积极探索“365”(三层六补五精准)劳务就业工作模式,推出劳务队长、能人带动创业就业等举措,从“引导式自发就业”向“有组织的劳务就业”转变。截至6月30日,实现劳务就业145935人,其中贫困劳动力劳务就业64115人。
政策激励 “领头雁”破茧而出
2019年9月,从江县创新实施了“劳务就业队长补贴”政策,鼓励和支持劳务就业能人担任劳务就业队长,协力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
凡有组织输出10—29人明确1名队长,30—59人明确2名队长,60—89人明确3名队长,90—119人明确4名队长,120人以上每增加30人增加1名队长,以此类推,并允许一人担任几个队长。
谢国光,是一名典型的劳务队长,脱贫致富领头人。在他的带领下,带动社员及周边村寨劳动力从事道路施工、房屋建筑、养殖黄牛、食用菌种植等行业实现278人就业增收。
“合作社刚成立的时候,我们只有8个人,只要肯做就有收入。”劳务队长石刚勇说,“在接手了几次工程项目劳务后,我用所赚的钱买了两台装载机,有了自己的设备。”目前,石刚勇已带动周边村民就业近20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9人。按照从江县的就业“六补”政策,石刚勇作为该支队伍的劳务队长,现在每月还可享受到2500元的劳务队长补贴。
精心培育 “领头雁”崭露头角
从江县是少数民族地区,部分群众因文化的差异,特别是年龄偏大的群众听不懂汉语、不会讲汉语。文化素质的高低俨然成为影响外出务工的重要因素。
为解决这一难题,从江县有意识精心培育一批有文化、有组织能力、有外出务工经验的能人担任“劳务队长”。不管本地人还是外地人,凡是能带动人员外出就业被确认为劳务队长的,均可享受劳务队长政策。
“一个人脱贫致富算不上什么,大家富了,日子才好过,我们的贫困面貌才会改变,才对得起党的好政策。”谈及为什么要组建施工队伍时,韦金水深有感触地说。一次劳务队长政策宣讲,改变了韦金水的创业之路。他开始组建自己的施工队伍,组织污弄、污扣、南饶等村的19名贫困户参与了加勉至加鸠三级路改扩建项目的临建工程。很快他的施工班组发展到50人,人均月工资能达4000元左右。
截至6月底,从江县共兑现劳务队长275人次,兑现补贴91.35万元,全年将投入500万元落实劳务就业队长补贴。
灵活运用 “领头雁”成效凸显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实际工作中,劳务队长成了就业脱贫宣传员、就业服务信息员、劳务就业组织员,为从江县有组织劳务就业扶贫工作添薪加力。
2020年,从江县计划组织13.11万名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劳务队长补贴、能人带动创业补贴、行李补贴等投入达4000万元。目前,全县已实现劳务就业14.49万人,按照每人3万元务工收入计算,将创造劳务总收入43.47亿元。
“以前在外面务工到处东奔西走的,一年下来根本赚不了几个钱。”现年31岁的梁建为了照顾家中年幼的孩子,选择留在家乡工作。经劳务队长宣传动员加入贯洞镇工程建设专业合作社,目前每月工资4500元。合作社还出钱让他外出学习,考取了安全管理员证。
作为就业服务信息员,劳务队长及所在劳务合作社,随时了解在外务工人员就业情况,真实劳动力的未就业原因、培训就业意愿、实际困难等信息,有针对性地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截至目前通过劳务队长收集推送岗位3560个。
作为劳务就业组织员,劳务队长进村入户面对面、点对点、现身说法开展宣传发动工作,激发农村劳动力“走出去”的思想动力,营造了全县“要增收、去打工”和“抗疫情、保就业”的强大声势。同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管理服务,也让大家放心外出务工就业。
在贵州路桥集团兰海高速公路重庆至遵义段扩容工程12标项目部,针对17对“夫妻档”贫困户,特别安排了17个“夫妻房”。在八洛至贯洞路面改造工程项目部,针对大歹村贫困劳动力开设“夜校扫盲班”,白天务工,夜晚扫盲,做到“脱贫”和“脱盲”两不误、双促进。
从江县主要有苗、侗、壮、瑶、水五大民族,扶贫工作有其特殊性,以劳务队长为“领头雁”的劳务就业扶贫,实现的是就业脱贫,带来的改变却是多方面的。
按照“近期就业、中期创业、远期产业”的总体思路,从江县将进一步做实县扶贫建设工程服务有限公司和县劳务合作社总社“两个平台”,通过县乡村三级劳务合作社带动,让更多群众加入抱团发展,打造一批立足从江、面向全省、走向全国的劳务产业大军,一年实现劳务就业脱贫、三年实现劳务创业致富、十年形成从江劳务产业品牌。(梁广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