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英才网5月29日报道:2022年5月27日,由陕西省英才委员会组织主办的《英才之路》高端访谈节目组专访了陕西省军区原副司令员党国际将军。
党国际,陕西澄城人,中共党员,陕西省军分区副司令员,陕西省第十期英才人物、少将军衔。
1972年12月入伍,在陆军第19军防化连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副连长、连长,1983年1月任陆军第19军司令部防化处参谋,1985年11月任兰州军区司令部防化部参谋,1989年4月至1997年4月先后任防化第十一团参谋长、副团长、团长,1997年5月任青海省果洛军分区副司令员,2001年2月任青海省海北军分区司令员,2002年9月任青海省果洛军分区司令员,2008年12月任青海省军区参谋长(副军级),2011年5月任陕西省军区副司令员。曾先后多次受到军委总部、原兰州军区、青海省军区通报表彰,7次荣立三等功。
1972年12月,18岁的党国际,怀着对军人的崇拜,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从施工现场参军入伍,成为一名防化兵。在部队这所大熔炉里,从一名社会青年一步步成长为共和国将军,其中经历的事情比较多,难忘的瞬间也很多。
防化兵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兵种,也是一个与死神搏斗、与危险相伴的特殊兵种,它对兵员素质要求高,训练要求严,官兵训练期间经常与各类毒剂、化学药品打交道,相当于在刀尖上跳舞。在这样一个专业性强的兵种工作生活,他经常加班加点学习防化专业知识,做到了专业清、技术精、素质硬。
1978年,他执行了3月15日核爆炸的观测、侦测任务。调任兰州军区唯一的防化团团长后,与班子成员一道“狠抓党委班子队伍建设、狠抓思想政治教育、狠抓军事训练、狠抓干部队伍建设、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经过不懈努力,团队全面建设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团一营二连被中央军委授予“保障科研模范连”荣誉称号。
1997年,他调任青海果洛军分区副司令员,来到这个“生命禁区”青藏高原工作,这一干就是十几年。在高原地区工作生活,自然环境不会偏袒任何人!缺氧、低压、干燥、忽冷忽热,高原反应不期而至,如影随行。头疼、气短、吃不下、睡不着、动不了。而且带兵对象从作战部队现役人员,转变为连汉语都听不太懂的民兵。刚上任的他,内心深处并没有提升任职的喜悦,反而感觉有一种挫败感。面对这么艰苦的环境和条件,是躺平还是奋斗,他经过思想斗争,决定:与其躺着,倒不如干点事情,哪怕就干成那么一两件,也对得起组织的信任培养。
正是在那样的情况下,他针对果洛州驻军较少的情况,积极践行“老高原”精神,无怨无悔、努力工作,把主要任务放在抓实民兵应急分队建设上来。
没想到,这一干,开创了在高原艰苦边远地区建设一流民兵应急分队的先河,为西北五省(区)民兵应急分队建设探索了路子,提供了借鉴,应急分队也在日后执行反恐维稳任务中得到了检验。
他和军分区王皇义政委一道,面对高原艰苦的环境,牢固树立“苦干不苦熬、苦中有发展、苦中求作为”的发展理念,狠抓党委班子和民兵预备役部队全面建设,2005年,果洛军分区党委被原兰州军区党委授予“用信念和生命保持先进性的模范群体”荣誉称号,中共青海省委作出向果洛军分区党委学习的《决定》,事迹得到广泛宣传,他和王皇义政委也先后两次被省军区表彰为“一对好主官”,他荣立三等功一次。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么好的成绩,最根本的就是军分区党委一班人比较团结,无论做任何工作,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2008年西藏拉萨“3.14”打砸抢烧事件发生之后,他带队出色完成青南藏区维稳任务,受到原兰州军区记功嘉奖。
调任青海省军区参谋长和陕西省军区副司令员期间,他分别圆满完成了军委总部、兰州军区首长机关、西北五省(区)军队、政府主要领导参加的兰州军区国动委第九次全会和兰州军区民兵预备役部队非战争军事行动现场观摩活动协调准备及组织实施等工作,受到了参会的时任国务委员、国防部长梁光烈同志的高度赞扬。特别是2010年玉树“4·14”地震发生后,他与青海省主要领导第一时间乘专机赶往地震中心,指导玉树军分区搭建军地联合指挥部,作为联指副总指挥,协调军地各部门并指挥军队和武警及民兵预备役部队等力量全力、迅速开展抗震救灾行动,为抢救生命争取了宝贵时间,受到军委、总部、兰州军区以及青海省委、省政府的一致肯定。
反思自己这一路的成长和进步,他这样总结:一是得益于党的教育培养;二是得益于领导的谆谆教诲,每一步都是领导手把手、心贴心教来的;三是得益于同事的关心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