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繁体中文|联系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英才之窗 - 绘画精选
集国粹之韵,展山水之魂——赏郑碎孟先生绘画作品
发布时间:2022.06.27    新闻来源:中国网   浏览次数:

  郑碎孟先生的作品曾亮相纽约时代广场的纳斯达克“全球第一屏”,向全世界展现中国画魅力。同时亮相的还有姚治华、沈鹏、何家英等当代书画大家。可见其作品不仅出类拔萃,而且有巨大的影响力。

  看了很多郑碎孟先生的作品,一直有一个问题始终在脑海里挥之不去,想找到答案。即郑先生的作品为什么会如此独具一格、出类拔萃?除了他的勤奋、努力之外(他曾经为画三峡,就在该地写生十年),还有什么原因使得他如此超群绝伦?很多人都很用功,为什么作品没有像他的那样卓尔不群?

  多年的接触和对他作品的反复琢磨,答案渐渐地浮出水面。

  1. 国粹——太极功夫

  郑碎孟先生出生于浙江省温州乐清市,而温州永嘉瓯渠是南拳的发祥地。他在祖辈的影响下从五六岁就开始习武。每日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流血流汗。后来,年龄大一些的时候又专门赴永嘉拜师学艺。为练轻功,他每日腿绑沙袋进行跑跳。年轻的时候还练过硬气功,几块大石板放在肚子上,用大锤砸,石板开裂,人却毫发无损。

  2003年的“非典”使得很多工作都按下了暂停键,郑碎孟先生跟武当山张三丰第十五代传人——陈师行道长为师,潜心研习太极。他除了每天习武之外,也会经常为观众即兴表演一段中国功夫,他一招一式的深厚武术功夫令人惊叹。

  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沃土上的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中华大地上生生不息数千年。它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之一,不仅有绚丽多彩的文化内涵,而且是有深奥广博的哲理,是中华民族的国粹之一。

  中华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期积淀和反映。就其文化内涵而言,武术文化几乎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成分和要素,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融汇和汲取了诸多社会领域中的营养。因此,武术文化是一个以武术为载体,方法具有科学性,而内容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独立完整的文化体系。

  历代书画大家都深受武术的启发和影响。在画作或书法中一笔一画、都有一种力量和气势。一气呵成、一呵而就、一挥而就等等都蕴含着势如破竹的武术思想。书法名家王羲之从舞剑中,领悟到了剑术的基本技法,刺,挑,劈,抹,挽,撩,断,点等,并且剑术的特点是轻快、敏捷、洒脱、飘逸、灵活多变,这种领悟使王羲之书法摆脱汉魏笔风,自成一家。

  郑碎孟先生出生在一个擅长丹青的家庭,小时候经常趴在书桌边看祖父画画。从小就学习书法,他认为:每幅国画上都有一个题款,如果题不好,那整幅作品的格调就垮了,所以把书法练好非常重要。而书法特别讲究字体的形与内在的气的有机结合,而武术在追求形体、姿态、动作的同时,特别讲究内外合一,形神兼备。即把内在的精气神与外部的形体动作紧密结合,做到手到眼到,形断意连,使意识、呼吸、动作协调一致。在武当山林中习武期间,他更加感受到拳法精致与画法精妙的相通之处,寻找内心与自然的和谐之音。经过长期的练习,体会、领悟,他逐渐掌握了如何把力量和技巧融合在一起,这样写出来的书法才有气势和灵魂。他认为,自己练武的目的在于练气韵。“打拳也好,舞剑也罢,一招一式,似书画中的一撇一捺、一点一线,其造型、气势等都可从练武练就的气韵运用至书画创作中,这就是中华武术与中国书画的相通之处。”中国武术和中国书画是相通的,套路、招式,就像书画中的造型、画法,其气势、其精神,都能在书画中予以充分的展现。

  郑碎孟先生山水画中巍峨的群山,悬崖上苍劲的松柏,已经流淌千万年的瀑布,雄浑与气势,柔和而不失刚毅,松弛而不失张力。武当太极拳具有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动静结合、刚柔相济、内外兼修的风格,用于画作和书法中,山石仿佛被利刃劈开,由内向外淡浓墨渲染以及湿厚的排晕;沟壑因流水冲刷沟深谷幽,刚柔相济;溪谷因跌水而层层叠叠流水顺阶而下,虚实兼备,气势深远。临水的山势以直率、粗放、豪放的线条,彰显出一种雄伟的气势;云、水汽、雾氤氲、飘逸、洒脱,显露着武当功夫以意运气,以气运身、再以笔运墨,使画面行云流水、挥洒自如、无拘无束,有四两拨千斤之势;而留白处则无需用墨,展现了群峰环抱中,瀑布飞流直泻三千尺之势,好似千军万马奔腾。

  他的山水画透露着一种含蓄而又生动,内涵武术技艺之美,也就是刚柔相济的审美体验,形成了独特的,在国粹武术、象棋影响下的新视野和蕴含多种国粹艺术的绘画语言。

  2. 国粹——中国象棋

  郑碎孟先生的另一大爱好就是中国象棋。经常看到他与人切磋到深夜。中国象棋源远流长,是国粹之一。它不仅是中国棋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象棋是极严密的逻辑思维,每动一子都可能影响全盘局势和应变机会,充满了思维辩证哲学,更具有文化特征和教育功能。它是最好的智力体操,其总体思路或行棋落子,都是复杂综合的心智活动。

  象棋布局种类繁多、变化复杂、层出不穷。所谓布局就是宏观上掌握全局,为后续的各项进攻、防守、搏杀铺垫好基础。没有良好的布局,可能会导致满盘皆输。而中国山水画就特别讲究布局,其必须与画面立意相结合,要体现主与宾、远与近、虚与实、浓与淡、疏与密、聚与散、开与合、藏与露、黑与白、整体与局部、大与小、质感与意境等关系。没有好的布局,就不会有好的画面,更不会有好的意境。同时,布局过程既是一个绘画的诸技法因素构成的过程,又是一位艺术家展现自己思想的过程。没有前者,作品不精美,而没有后者,作品没意境。

  同时,象棋可培养良好的记忆力和空间想象力,亦要求弈棋者通盘慎重,作决定要果断。而中国山水画在宣纸上完成,很难像一些画种那样反复重新遮盖,因此,需要与记忆及想象之关系极为密切,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更需要顾全大局、通盘考虑。

  郑碎孟先生的山水画构图常常会别具一格,在画面上利用多种技法、皴法、线条、影调、色调来处理山体、水流、天空、云雾、树木等景物。由疏密、均衡、虚实、远近、浓淡、对比、空间、线条等诸多因素,来协调主体与衬体的关系,疏密的关系、远与近的关系,调和及空间感、层次感和韵律感,在繁复中求简约、在变化中求均衡,在短暂中求永恒。这种画面处理的过程,不仅反映他的技巧、造型手段,更是作者根据个人“功夫在诗外”的生活的感受,所展现出的山水最美的本质。

  布局是决定一幅画成败的关键。它就是作者胸怀中神工鬼斧的大自然构图在画面中的表现,从布局就可见作者境界与众不同之处。

  3. 三“粹”合一

  陆游说:功夫在诗外。绘画亦是如此。技法纯熟精湛,非绘画之高境。广闻博识的阅历、生活的沉淀,丰富的情感、书法、文章等画外之功,亦可决定其优绌高下。知识是贯通的,这可以归为审美经验的认同与置换。

  很多时候作品之间的差别,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绘画的技巧;二是:画面的意境。前者可以通过勤学苦练获取;后者更多的来源作者多方面的修炼。而这种修炼的结果就是艺术家的人格修养、内功修持。方士庶说:“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故古人笔墨具此山苍树秀,水活石润,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或率意挥洒,亦皆炼金成液,弃滓存精,曲尽蹈虚揖影之妙。”这种“虚”常常是艺术作品境界的差异所在。

  中国画、中国功夫、中国象棋都是中国的国粹。三项国粹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郑碎孟先生山水画独特的技法和意境。

  中国象棋虽然看起来是静,但其的布局、行棋、进攻、防守、却充满了无穷的变化。看起来是温良恭俭让,却处处隐藏杀机;看起来是一步一步的行棋,却需要走一步看三步,走一步算三步是常者,走一步定十步是智者;看起来是随意,却步步棋子都举轻若重。武术以“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八法的变化来锻炼心身。在理论上要求习武者把内在精气神与外部形体动作紧密相合,做到“心动形随”“形断意连”“势断气连”。因此,中国武术、中国象棋与中国古代哲学、美学、中国棋艺在很多方面有相同之处。

  武术的一招一式与中国画的各种皴法,中国象棋的布局与山水画的构图都有密切的相关性。这两种国粹的功力在郑碎孟先生画作表现出来的就是,山体为静,用焦墨、浓墨、粗线条彰显其静、稳、厚重和深思。水流为动,用淡墨、清墨、细线条展现其流动、轻盈、飘逸和洒脱。一张一弛、有秩有度、动静相宜。山体线条中锋用笔绵里藏针,水、云、雾灵气已化作飘逸出尘,张弛有度、朴雅相映,诗韵生动,意趣盎然。与墨韵相互呼应,深含着山的厚重,水的细韵,极尽中式水墨韵味。笔下之山水,魂在画中行,却力透纸背,均有武当招式、中国象棋国粹的影子。

  中国武术的动,动如脱兔,中国象棋的静,静如处子;中国武术的动,内含蓄势待发,中国象棋的静,内含锋芒毕露;中国武术的动,收放自如,中国象棋的静,虚实相生;中国武术的动,雄笔力透纸背,中国象棋的静,浩墨韵凝山水。那么,把这种充满东方韵味的美运用到绘画中,自然也会构成郑碎孟先生中国画笔墨美学里的一种独特审美。

  中国象棋、中国功夫集文化、科学、艺术、竞技于一身,不但可以开发智力,启迪思维,锻炼辨证分析能力和培养顽强的意志,而且可以陶冶情操。在国粹滋养下,郑碎孟先生的“性情”动静结合,刚柔相济,修心养性。恪守心性,修真养性,返璞归真则是艺术大家所必备的。

  郑碎孟先生对自然山水敏锐的洞察力、艺术的想象力、将三项国粹融合的创造力、以及深邃而哲理思想让他绘画的影响力已超越了作品本身。

  4. 用国粹展家国情怀

  这名来自北京的绘画大师,用一张张祖国的山水画,表达着他对这片土地爱得那样深沉、爱的那样。究竟是什么样的血脉(精神)使他对这片土地如此充满激情?究竟是什么样的情感使他对这片热土流连忘返?究竟是什么样的画卷能让全世界都为之赞叹?让我们一起走进他那燃烧着激情的画面中去寻找答案吧!

  欣欣向荣的中国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大江山川、到处都是蓬勃发展的经济奇迹,到处都是韵味十足的人文景观。每一次走入祖国的大好河山,看到万物复苏的景象,郑碎孟先生心里便会涌起赞美、歌颂、展现的情怀。无论在国外看过无数风景,从内心依然感觉祖国的山山水水、日月轮转、生生世世,才是最美的风景,真正美到让人落泪。

  他每年都会带着画笔、中国象棋、武术走天下,不断地去探索象棋的布局与画面的构图、去体会武术招式与毛笔挥斥方遒,去感受画笔、象棋、武术与自然山水的厚重灵动。他怀揣着三大国粹,在山水间、在城市中、在人生路上,领悟大自然的气韵、武术的逸韵、象棋的品韵、笔下的墨韵、绘画的神韵、画面的意韵。并将其的融会贯通,相得益彰。

  郑碎孟先生在长江三峡写生十年,对其情有独钟。不仅仅极力表现出对祖国自然山河最壮阔,最磅礴的意境。而且又有超凡脱俗、见素抱朴的气蕴、韵蕴、心境。他用自己的笔为祖国的山河立传。在他的笔下,祖国的山河壮丽秀美,大气磅礴,变化日新月异。他大胆创新,笔下的山石皴法,水流的一泻千里,线条的横直,圆折,粗细,更加苍劲老辣而变幻莫测,更加清新典雅而轻重多变;笔下的长江三峡,结合真山真水,注重意境和章法的表现,靓丽与浓郁,蕴含苍润秀逸之趣,立意别出心裁。画面中大雨过后多处高山峡谷汇聚的洪水,从崖壁上倾泻而下,形成巨幅的瀑布,飞奔直下,浩浩荡荡、气势磅礴,激起雾霭,弥漫在山谷中。层次分明的近景、中景、远景,浓墨、淡墨、留白,厚重、中庸、虚无,宛如一部绝妙的交响曲,合奏出长江三峡瀑布妙不可言的浑然天成、气势磅礴、一往无前。一幅让人驻足欣赏后,久久不能平静的佳作。在艺术上坚持师承与创新结合,追求画面的时代感和生活气息,因此,他用笔大气,豪气、正气,气势磅礴,势如破竹。用色浑厚沉着,古朴而素雅!


  郑碎孟先生正是将这种对祖国的热爱、美好的祝愿,对家的赞美、感激之情,表现在山水的气势和神貌中,去突出它的大美和魅力,赋予了作品极高的意境,唤起了人们对家国的爱。

  5. 让国粹走向世界

  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是重要的对外宣传中国文化的窗口。通过开展高层次、多领域的对外人文交流与合作,服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加强与各国、各地区民间友好往来,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维护世界和平。作为其理事,郑碎孟先生深知自己肩上的重任。

  中国文化只有坚持走出去,才能真正在世界面前建立起中华民族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在创立和建设新中国的伟大历程中,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壮丽的篇章。我们需要将这种史诗般的成就、壮丽介绍给世界各国。

  一直以来,邮票被誉为“国家名片”,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形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杰出人物。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民族的骄傲、时代的榜样。为更好地讴歌和弘扬中国榜样精神,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发展交流中心、联合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会、欧洲集邮协会等组织特开展“文化中国·时代榜样”邮票及纪念珍藏册的全球发行活动。郑碎孟先生的画作就在其中。入选的作品还有还有李可染、潘天寿等书画大师。邮票的全球发行,是对郑碎孟先生个人杰出艺术成就的肯定和赞许。

  郑碎孟先生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多项国粹的深度交融,并将其表现在中国山水画中。一位艺术家无论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走得多远,都要记得自己的根——中华民族的文化——国粹。只有不忘初心,才能使自己的艺术作品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这就是郑碎孟先生成为独树一帜的中国山水画大家的奥秘!

  (作者:北京大学博士,北京联合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熊黑钢教授,原全国政协委员。)




英才数据管理中心投稿邮箱:yingcaigov@163.com  

投稿须知:

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投稿即默认授权发表,题材不限。要求300字以上,以WORD附件形式发至投稿邮箱,并附上作者简介及照片,文责自负,作者观点与本网无关。

本网站部分转载作品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将精华传递给广大读者,如有侵权,敬请作者持相关作品原创证明联系本网,我们将及时做删除处理。

本中心已开通:微信公众号、百家号、今日头条、网易号、一点资讯等媒体平台。所投稿件由本站编辑部统一发布。

编辑部:029--83648208    15619060769